葡京赌场

图片
饶斌: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现实作用
发布日期:2021-05-20
信息来源:
【字体: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与现实作用

 饶 ??

??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战争胜利、走向民主、独立的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争时期的制胜法宝,和平时期的发展战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统一战线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统一战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和实事求是的实践勇气,服务于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国内国际严峻形势的挑战,如何发展统一战线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必要从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的角度加以论述。?

一、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统一战线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说,值不同的社会力量、社会阶级、正当、集团、民族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同盟。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同社会政治力量联合完成某一件事情的联盟。从狭义上来说,统一战线特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达到实现共同目标的目的。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使命。

我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思想的人是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目的不同,建国前分为三个阶段:大革命时期是为了民主联合战线,土地革命时期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国后有两个阶段:解放战争时期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如今的向社会主义转变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

统一战线从提出到现在,先后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的历史地位,发挥了不尽相同的重要作用。

?(一)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二大改变了一大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首次提出统一战线思想和主张,三大正式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在于:首先是有力地支持北伐战争的同时也极大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力量,从发展中国共产党到大革命失败短短的6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由起初只有50多人,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5.8万名党员、具有相当群众基础的政党。其次为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基本结构,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是建立统一战线的第一要务,这一认识和做法为以后建立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后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将农民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运用到统一战线理论中。制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路线,从而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牢牢地建立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之上,奠定了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

(三)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阶级阶层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党抗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基本形成了统一战线的理论体系。

(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和建立、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在这一时期也不断完善。最为重要的,是以明确的行动纲领凝聚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根据解放战争发展的进程,适时提出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基本政治纲领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动员口号,从“和平民主团结”到“武装自卫”,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到“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将中国人民团结凝聚成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关于农村工作、城市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民党军队中工作等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组织建立起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提供保障。

(五)从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的共同努力下,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在召开。新中国的诞生,国家政权的组建,其中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参加中央和地方政府,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历史和建设实际出发继续鼓励民主党派发挥作用。通过中共的八大,把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确立下来。新中国建立后,统一战线的任务与职能得到不断拓展。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平等相待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宗教团体等,与他们求同存异;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问题上,采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式。从50年代后期统一战线事业开始遭受严重挫折,相关理论探索也基本缺位。在“左”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文革”十年动乱中,统一战线实际处于停滞和被取消的状态。

(六)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与时俱进,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发展。第一,统一战线范围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为两个范围的联盟,一是将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范围,体现了统一战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上承前启后的包容性;二是明确统一战线作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广泛联盟,建立以爱国主义和祖国统一为旗帜的海外统一战线,使统战工作在取得重大发展。第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素细化。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从“八字”到“十六字”不仅是字数的增加,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情怀,表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合作的决心和诚意。1989年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为这一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新世纪把政治协商列为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方面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对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意义重大。第三,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已实现顺利回归十多年,“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制度条件

三、统一战线的现实作用

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统一战线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中,需要协调各个阶级的利益,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和谐,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在收入、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存在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导致不和谐产生,统一战线政策就是通过对各个阶层人士的需求和意见处理,制定出符合最广大人民需要的政策和方法,合理有效的调节社会不平衡,化解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促进全体人民的和睦相处,共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统一战线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团结全部力量,增强社会创造力,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统一战线为各个阶层的成员提供了可以交流学习的机会,包括工人、学者、科研人员等,共同协商,激发创造力与潜力。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献计献策,还可以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研发新型产品,从而实现生产力的提高。

第三,化解民族冲突,实现祖国统一。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团结可以团结的全部力量,孤立敌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稳定,稳定的社会局面有助于发展社会经济,团结各民族团体,化解民族矛盾。统一战线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听取少数民族的发展建议,促进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并且,在实现统一的前提下,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港澳台同胞实现自治提供了支持,坚决抵制台独,促进两岸民族和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